公示!全红婵、盛李豪、黄雨婷等,拟被保送
1496 2025-05-15 07:22
采用MicrosoftExcel2016计算均值和变异系数。应用SPSS25.0软件进行方差、相关性、主成分和多重比较分析。应用t检验分析试验点间的差异,所有显著性均在P<0.05水平。
由表2可知,除叶的木质素含量外,基因型对供试能源高粱茎和叶所有性状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(P<0.01)。环境因子对所有研究性状的影响达显著水平。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显著影响茎的产量、可溶性糖含量、纤维素含量、半纤维素含量、木质素含量、灰分含量、理论乙醇产量和叶的半纤维素含量(P<0.05)。由均方值大小可知,除茎半纤维素含量变异主要来源于基因型差异外,其他性状变异绝大部分来源于环境间的差异,表明茎产量、茎可溶性糖含量、茎纤维素含量、茎木质素含量、茎灰分含量、茎理论乙醇产量、叶产量、叶可溶性糖含量、叶纤维素含量、叶半纤维素含量、叶木质素含量、叶灰分含量和叶理论乙醇产量主要受环境影响。茎半纤维素含量的遗传较为稳定。
由表3可知,2个试点茎叶产量和化学成分的变异系数范围为介休市3.7%~61.3%,涿州市4.8%~60.0%。2个试点茎叶产量和理论乙醇产量变异系数较大,其变异系数均>40%。2个试点高粱品质性状的变异幅度在茎叶表现均一致,即,可溶性糖含量和灰分含量变异系数较大,而纤维素、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变异系数较低。总体而言,叶的品质性状变异系数表现小于茎,特别是叶的纤维素、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在2个试点的变异系数均<10%,说明叶的品质性状遗传较稳定。
声明:本文所用图片、文字来源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》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删除。
相关链接:纤维素,木质素,可溶性糖